屏幕素质的提升是否已经达到了用户的感知极限?

2024-11-19 阅读 29

屏幕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屏幕的分辨率、色彩表现、刷新率等方面都在不断改善。虽然目前的屏幕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并没有达到用户感知的极限。随着用户对高清晰度、更广色域、更快刷新率的需求不断增加,屏幕技术仍然有提升的空间。未来随着新的技术的应用,屏幕素质可能会继续提升,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视网膜屏,就像个窝窝头,能吃饱。
而2K屏,是一碗兰州拉面,更好吃了,有肉。
2K+高帧,是一只烧鸡,又香又好吃。
2K+高帧+高对比度+广色域+HDR+高色准+低蓝光,等等等等等技术加持,吃得越来越好了。
不能只说吃得饱就行了。
并没有,且远远没有达到用户的感知极限——
现阶段,哪怕你使用某品牌 16 Pro Max :
6.9 英寸 OLED三星 M142868*1320 分辨率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HDR 显示原彩显示广色域(P3)200万:1对比度(典型)1000nit 最大亮度(典型)1600nit 最大亮度(HDR)2000nit 峰值亮度(户外)这块顶级屏幕,其 120Hz ProMotion 技术与系统的配合接近完美,与很多应用软件的配合也极流畅,可以让用户在操控、观察屏幕内容时获得行云流水一般的体验。
且屏幕色彩表现、亮度自动调节、HDR 高清视频观感也都堪称教科书级别。
所以说“屏幕素质表现”一方面是硬件素质高,另一方面是调校、应用体验好,同一块屏幕在不同厂家的手机上是可以有完全不同表现的。
但即便是如此优秀的屏幕 ——
在暗光场景下长时间使用,你的眼睛也可能会感觉到干涩。
户外亮度表现如此顶级,在户外强光照射下依旧会影响屏幕观感,哪怕只是浏览静态图片。
它远远没有达到“感知极限”!
说“感知极限”这四个字,我认为并不只是什么分辨率高到一定程度,高到让人眼感知不到任何颗粒感那么简单。也不是刷新率高到任何动态场景都达到 120Hz 那么单一。
再来看另一块顶级屏幕 ——
6.8 英寸 OLED2800*1280 分辨率1-120Hz 自适应刷新率DCI-P310bit/10亿色杜比视界全局峰值亮度 1600nitHDR 峰值亮度 5000nit硬件级低蓝光圆偏振光护眼低亮度 4320Hz 高频率 PWM 调光为了避免低频 PWM 调光带来的视觉疲劳感,不少手机厂家在手机屏幕上采用高频率 PWM 调光技术,这确实会明显改善视觉疲劳。但是,如果你把两台同系列不同型号的机子放在一起对比 —— 中杯、大杯
意思就是把同系列的 xxx 和 xxx Pro 对比,你会发现在显示相同界面的时候(参数设定一致)这两台手机的色彩表现是明显不同的,比如一个偏冷、一个偏暖。
以及自动亮度表现、HDR 视频观感、户外强光下的表现等层面也很难达到“感知极限”。
你知道为啥有些眼睛敏感的手机用户在 2024 年依旧钟爱 LCD 屏幕的手机吗?
因为 LCD 屏幕是通过改变背光强度来调节亮度的,而 OLED 屏幕则通过快速开关像素点来实现的,俗称“闪烁”~
其实 LCD 屏幕对于一部分手机用户来说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 对眼睛的刺激更小,尤其在暗光环境下使用。
你可能会有疑问了,大部分智能手机(尤其是中高端机型)都用 OLED 屏幕了,LCD 屏幕怎么会有这样的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