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两遍《道德经》,为什么全文都没有提到努力二字呢?

2024-11-19 阅读 8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每一本书都有它的对象。譬如《论语》它的对象是类似孔子弟子的学生。众所周知,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什么贩夫走卒,什么斗升小民都可以到他这儿学习。
所以孔子跟弟子的对话就特别亲民,《论语》在古代常年被作为给孩子开蒙的读物。
《道德经》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学者,君主和士大夫。你已经是学者或者掌权者了,在春秋战国时期,要成为学者你要读书万卷,要当上君主士大夫基本上都是要经过常年的政治斗争才能坐稳位子。这样的一些人其实已经足够努力了,相当于今天博士教授,正处级以上干部。
跟这些人你再谈努力就没啥意思了,都他喵的是卷王,所以要谈些努力以外的道理。
儒家也不是每本书都会谈努力,比如《尚书》这是儒家比较高阶的教材。都是上古的政府公文,里面也不谈什么努力。
阶层高一点,没人会再谈努力,因为这玩意儿都是常态了。就像你六岁以后没人再跟你说不能随地大小便,去了大学也没老师追着你要作业。
《道德经》是你经过努力取得极大成就,获得许多财富,得到无上权力的时候看的。并不是给一个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的人读的。
何止没提到努力,连目标都没有,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