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中含乳糖,那乳糖不耐受相关的基因为何没在进化中消失呢?
2023-08-28 阅读 37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无法消化乳糖的一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乳糖酶(lactase)的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部分原因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的历史。
在人类进化的早期,乳糖不耐受是普遍存在的。人类最初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乳糖不耐受并不会对生存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然而,随着人类开始养殖动物并饮用动物的奶,乳糖不耐受的影响逐渐显现。
然而,由于奶制品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对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无法消化乳糖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因此,一些人群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突变,使得他们能够继续产生乳糖酶并消化乳糖。这种突变在欧洲人和非洲人中较为常见,而在亚洲人中较为罕见。
总的来说,乳糖不耐受相关的基因在人类进化中并未完全消失,是因为乳糖不耐受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并不会对生存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奶制品的消费增加,一些人群通过基因突变适应了乳糖的消化,而另一些人群仍然保持乳糖不耐受。
更新于 2023年0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