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对“自在”的物理认知,“不是个体的在”是对“自在”的哲学认知。两者谁更接近“自在”的本相?
2024-12-28 阅读 11
“宇宙”作为物理学的概念,是对自然界中包括星球、恒星、行星、宇宙空间等现象和物质的整体的称呼。而“不是个体的在”作为哲学概念,是指超越个体、超越具体存在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从这个角度看,哲学认知中的“不是个体的在”更接近“自在”的本相,因为它涉及到更为抽象和普遍的存在概念,超越了物理学对宇宙的具体描述。物理学对宇宙的认知是基于实证观察和实验的,只能描述宇宙中的现象和物质,而哲学认知则更深入地思考存在本身的意义和本质。因此,哲学认知中的“不是个体的在”更接近于探讨“自在”的本质。
更新于 2024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