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看了很多篇文献之后还是没有什么灵感呢?你们都是怎么从文献中找到灵感的?

2024-11-19 阅读 20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本回答,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历,为大家分享读文献的思考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研究生读文献通病1.把看文献理解成“搞科研”,看了文献就算完成科研任务,甚至自我感动。
——看文献不是搞科研,科研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2.给自己的负担太重,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克服惰性上。 ——完全没必要逼自己每天看文献,因为并不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二、看文献的本质本质:看论文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服务于科研这个中心工作的。目的不同,看论文的方法自然也不同。
基本原则:带着科研目的去读文献!不是为了看论文而看论文,不是为了学知识而看论文,而是为了搞科研、解决科研问题去看论文。
文献:并不是仅仅指论文、著作等,而是只要是能够解决科研问题的任何经验,都可理解成“文献”,比如 GitHub,程序员联合开发网,YouTube,知乎,B站,淘宝,学术会议交流,甚至是找大佬请教讨论问题。
三、读文献要目标导向,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去看文献?四、读文献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带着哪些问题读文献?
Why-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
关注点:Introduction中会阐述本项研究的重大意义、要解决什么工程难题或揭示什么物理机制?解决问题的紧迫性等内容。
What-研究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
关注点:Abstract中会直接体现最核心的结论,对于某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提出了什么新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什么新的研究结论?建议先看摘要,由于摘要篇幅受限,更具体的结论可到Conclusion或discussion中查看。
How-研究是如何实施的,用了什么方法/技术?
关注点:这部分属于较为具体、细致的内容,研究的实施过程就是论文的主体内容。对于试验类论文,包括试验目的与思路、试验设备与材料准备、试验方法与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果、试验机理揭示等。对于数值计算类论文,包括工程背景介绍、数值模型(本构、参数、标定方法)、试验/实测/理论验证、数值计算工况、计算结果分析、工程问题机理揭示等。对于理论推导类论文,包括理论简介、理论推导、试验/实测/数值模拟验证、算例分析、参数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