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2024-11-19 阅读 20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传说时代到夏商周,以巫师卜卦之辞和民谣初生文学,继而诞生北方中原地区的文言文诗歌代表作《诗经》和南方地区的巫神人兼有的诗歌代表作《楚辞》。秦、汉时诗歌不那么文言文重,字句接近日常口语表达,是为乐府诗,一直到南北朝,都比较写实。汉时写赋是一个高峰期,能写好赋大多可以做官。三国时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文学成就,显示了文学与抱负或政治的联合抒情,而建安七子的诗文飘逸,道出了隐士或超脱红尘者的心声,他们厌恶世间的争斗,努力脱俗,向往自由仙居。南北朝则多了鲜卑族、柔然、突厥等民族的诗人,活跃了文坛,出现了百花开,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写骈文同样流行 大有语不惊人词不华藻死不休的劲道,直至唐初。之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小说在古代是被文学界鄙视的载体,宋之前寥寥无几小说,有也是用文言写出,且短小。宋中期方有方言创作的话本小说,依然被当作登不得雅堂的文章,但很受民间百姓喜欢。北方此时辽国金国也出了一些文学家和诗人,同样有一定的文学造诣。由于元朝时戏剧发展,评书评弹一类的说唱文艺也被推到了社会舞台,吸引了下里巴人的眼球和耳朵,这也就直接推动了章回小说的酝酿期,至明中叶,大批章回小说问世,影响深远。进入清朝,诗承前明,小说也多产。
网图侵删
这是我觉得最好的诗歌,就是一个描写打猎的过程。没有比喻,没有夸张,平平淡淡,这才是诗歌的源头啊。有没有“小桥流水”的感觉。他只是描写,其他的,比如如何段竹,如何逐肉,全凭读者的想象了。好的文字,让人自己想象,加工,这才是正道。比如《红楼梦》,如果曹氏写完了,流传下来了,不过是《孽海花》之流的小说罢了。最多也就是《金瓶梅》的评价高度。可是,没写完,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加工也。高鄂不过是加工的比较好而已,大多数都是自己脑补,所以,就栩栩如生了。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先生说电视剧拍的不好,林黛玉漂亮归漂亮,没有灵气,成了二木头了。现在对比最新版,十二木头也没有啊。这本书之所以流传颇广,就是因为有想象力啊。
这一首,是我情窦初开的时候读的,惊为天人啊,也就是李白那个级别的,才能写出来啊。其好,就在于只是描写男子之行为,至于女子,只是描写其赠物品,至于别的,你想去吧。
到了魏晋时期,赋就大为流行了,极尽铺陈,描摹奢侈,是赋的特点。每每读起,不仅自惭形秽,以自己的典故存量,百不及一也。可是,读完之后,毫无波澜。这只是描写洛神之美而已,有些东西可以留下,比如“凌波微步”之类的,可是,像我这样的蠢伯,留不下什么东西。
高中读《文化苦旅》,也是这个读赋的感觉:怎么说呢,就是夏天吃奶油雪糕,有浓厚感,没有回忆的味道。
所以,用喝茶来形容中国文学发展脉络就是,喝白开水,茶,奶茶,加其他味道的奶茶,再到奶茶,茶。最后的最后,还是茶有味道。
一家之言,不喜轻喷。
表达精神情感的东西。最早以诗歌散文形式存在。后来出现小说戏曲。之后就跟世界接轨了。
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先秦文学
- 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与想象.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创作手法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如《尚书》《左传》等,以及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这些散文各具特色,对后世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