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垩纪小行星撞击地球吹飞了多少地球大气?
2024-11-19 阅读 17
白垩纪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可能造成大量地球大气被吹飞,但具体数量很难准确估计。这样的撞击事件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爆炸和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影响地球的大气层。然而,由于这发生在数十亿年前,我们无法直接观测或测量撞击时吹飞的地球大气数量。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地质记录和模拟研究,来推断这类事件对地球大气的影响,但具体数字仍存在不确定性。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简单回答就是不知道。虽然这个结果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算出来的,但是并不重要。
一个是白垩纪末的小行星撞击对于地球大气质量产生的影响不大,不会造成大规模的大气逃逸。(详见正文)。
再就是地球是可以通过火山活动不断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再通过地球上陆生植物和藻类的的光和作用产生氧气。地球的含氧大气对于人类确实是宝贵的资源,但是这个资源可以通过地球自身不断创造和补充,属于可再生的资源。
同时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危害主要是通过超压、热辐射、地震、海啸、全球效应(类似核冬天)形成的[1],暂时没有行星大气损耗一说。
当然你要是说月球或火星大小的星体和地球撞击那就另说了,那不光会造成大气逃逸,全球的海洋都会蒸发掉。
白垩纪末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过程。图片来源:https://link.springer.com/referenceworkentry/10.1007/978-1-4020-4411-3_52正文首先小行星撞击地球确实会造成地球的大气逃逸:
大型撞击体的撞击确实会造成行星的大气层逃逸。如果碰撞的能量足够大,大气分子就有可能达到逃逸速度。
但只有撞击体的半径大于行星的大气标高(地球的大气标高为7-9千米,或者8.5千米),才会造成显著的大气逃逸现象。
撞击体促使大气逃逸主要通过三种方式[2]:
(a)撞击体在穿越大气层时,与大气发生摩擦加热大气,导致其速度上升。同时撞击体的快速进入会挤压大气,也会造成周围大气的运动速度上升。
(b)撞击体在撞击到行星表面后,产生的固体喷出物在喷出时通过与大气发生摩擦,从而加速大气。
(c)撞击体撞击后产生大量的热量以及蒸汽,热量和气体的膨胀会推动周围的大气运动速度加快,从而造成大气逃逸。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大气逃逸都是由第三种情况导致的,因为其波及范围更大。
图片来源:Impact erosion of planetary atmospheres现在回到白垩纪末期,白垩纪末期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特指撞击到今天尤卡坦半岛,产生希克苏鲁伯撞击坑的那颗小行星)其直径约为10千米[3],也就是说半径为5千米,并没有超过地球的大气标高(为7-9千米,或者8.5千米)。这并不会对地球大气造成显著的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