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说是内容服务于主题还是主题诞生于内容?

2024-11-19 阅读 19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这些事,很难讲,不如说计较这些事情没太大意义。
一般,目录对应的就是主题,主题映射到内容。
更关键的是,如果目录中,有显而易见的必然逻辑关系,那么证明内容是服从于主题的,此时内容就是纯粹的情节;反过来说,目录不过是内容的映射,那么就说明主题服从于内容的,此时内容就是纯粹的故事(而不能说是情节)。
这是典型的两种支配形式。
最大的区别还是字数,绝大多数情况下,故事的字数明显会少于情节;情节涵盖了故事成分,所以情节的字数通常会多于故事。
(当然,上面是个人猜测)
比如:
故事:女朋友死了,他也死了(这样寥寥几笔,主题是啥?)。情节:他在女朋友死后半年,或许是心里悲伤;或许是旧创复发,他胸口还有三颗子弹没取出来,在十月二十日对着女友的相片进行最后一次吻别,然后平躺在床,从此一睡不醒。两者区别是啥?明显是字数!但如果问主题是什么,我也答不上来,但我很清楚这样写才是我想表达的。
但如果,后面接的是爱情,那么主题则是爱情;如果接的是国家,那么主题则是社会。
那非常明显,后面的内容必然就是服从于主题的。
所以,一番实战下来,没有谁支配谁,或服从谁,取决于思维。
其实,你要思考经典的作品都在讲述什么,人性,社会运行的本质和规则,而且经典的作品多数不会讲的很幸福,会把人性的多面和人性的变化,讲的很透彻。那么,思考一下两种思路,
一种,主题为先。作者经历或者通过观察,看到了很多生与死,善与恶,想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这时,肯定是有了主题。那么,围绕主题,作者把很多经历的事情,按照特定主线放在一个故事里,阐述自己的观念,那么这种就是先有主题,后有内容。
二种,内容为先。作者经历了一次战争,活了下来,就想把过程写出来,写出来战争的残酷。随着一幅幅画面,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要战争,战争中的人性是否会存在等。逐步修改出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