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很复杂,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 MBTI?

2024-11-19 阅读 18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过往我在很多文章中,反对大家用MBTI进行自我分析。
但我不反对你们用这玩意去跟异性找话题聊天。
反对的原因,是心理暗示导致的自我设限。
人的心理与言行的关系,是有大量的想象驱动元素的,包括之前我们经常谈到的刻奇、共识、伦理,都是基于想象的。
在类似MBTI这种对人的分类工具上,其带来的问题,自我设限,就是想象和你信任的镜像,会导致你的行为被心理暗示驱动去按照其描述行动。
这涉及到的心理学和认知学中的偏差很多,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孕妇效应,你如果相信自己如何如何,就会更多焦点于自己某些言行的情景,而忽略另外一些,久而久之,自己决策时候就会盲信这种模式或者自定义的限度。
一些高范畴的词汇,自我评价的也是如此,比如,自以为懦弱,不坚强,那么遇到事情可能就会不愿意去分析其真实的难度,而一律视为极为困难,这就丧失了行动力。
一言以蔽之,要尽量杜绝被任何工具和语言“六经注我”。
因为这会变成词汇、类型和描述的监狱,去防备你做出更多样化的决策和行动。
尽量的,要“我注六经”,即提升自己的认知,多样化的看待这类东西。
(本文首发于笔者知识星球【苍离的博弈与成长】)
首先,如果你的MBTI是“测”出来的,包括对他人的理解也都是“测试”出来的结果,那么这里有一些解释可以供你参考。
虽然MBTI官方一直说自己的理论来源是荣格,但荣格对MBTI这一类测试心理学的看法都很微妙。
荣格确实没有对MBTI进行评价,倒不是因为他不知道MBTI,而是对他来说,MBTI这一类测试只是测试心理学表象的一种,所以他并没有专门的批判MBTI测试心理学,他真正要说明的是测试存在的根本问题,即心理的“量”是不可以科学计算的,尤其是无意识的部分,这个荣格中年大概在1912-1928年之间的一篇论文中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