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版《红楼梦》贾元春犯了什么大错误,致使贾家后来迅速的灭亡呢?

2024-11-19 阅读 18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红楼梦》开头有一段小序,追溯了作者以往过着“锦衣纨绔”生活所依赖的“天恩祖德”。元妃省亲,贾政也以天恩祖德来概括,所谓“上锡天恩,下昭祖德”。“天恩祖德”昭示了曹家所蒙受的皇恩和家族的辉煌过去。
这里我们来简单追溯一下曹家的世系。
曹雪芹五世祖曹世选和高祖父,都是明末驻守在东北的下级军官,被崛起的后金打败后归顺到多尔衮的正白旗,后成为隶属于皇家内务府的包衣。“包衣”为满语音译,意译是“家奴”,直译是“家里的”“家的”。曹家是皇家包衣,给内务府打工,固然不错,但这一身份又是世代延续的,即使享受了极高待遇,其奴才身份却无法改变。无法更改的主奴关系,在小说中就有深刻的反映。
曹氏家族从曾祖曹玺开始登上新台阶,生活就发生了新变化。
康熙二年(1663)曹玺因戡乱有功,出任江宁织造。明代时,织造由太监担任,清初废除太监后,又从内务府挑人三年轮换。但曹玺上任,到病亡也没再换人,加上曹玺儿子曹寅,孙子曹颙、曹頫继任,一直到雍正五年年底被查抄后回到北方,曹家在江南生活有六十余年。
江宁织造属内务府派出机构,表面上是为皇家督办纺织用品,但实际还起着监察江南官场、访查民情沟通信息、充当皇帝耳目的作用。因为有直接向皇帝上奏折的权力,所以被视为“呼吸通帝座”者。虽然官品为正五品,但让地方督抚们也有所忌惮,遇见了会行宾主礼,原因即所谓“实恐臣等内员,一遇事件即行入告”。
曹玺妻子是照顾康熙皇帝的保姆孙氏,孙氏为曹玺生下了次子曹宣。据朱淡文等学者考证,曹玺纳明代遗民顾景星妹妹为妾,生下长子曹寅。曹寅天资聪慧,从小就被视为神童,是康熙皇帝的伴读,两个人感情非常好,传说读书时,还顶替过犯错的皇帝来挨老师的揍。曹寅虽是庶出,但因为本人的资质和与康熙帝的特殊关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曹玺在江宁织造任上去世后,康熙帝没有让他的嫡子曹宣继承职位,而是先让其他人继任。而曹寅经过一段时间过渡,先在内务府任职,康熙二十九年(1690)又去担任苏州织造,直到康熙三十一年(1692)才正式开始接任江宁织造。
研究者认为,这是为了给外人,当然主要是为了给曹玺的妻子孙氏和嫡子曹宣制造一个假象(毕竟孙氏是康熙帝的保姆,惹她生气没必要),曹寅作为庶长子,不是直接继承父业,而是朝廷后来任命的。
不过,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确实风光十足,一方面作为担任苏州织造的李煦的表妹夫与李煦轮流兼任两淮巡盐史十年,另外也得到了三品通政使的头衔,虽然是虚衔,但曹宣跟他已经没法比了。江宁织造的特殊政治地位,巡盐史的肥缺,再加上三品的头衔,都是曹宣不能望其项背的。曹宣终其一生,也只在京城担任了六品司库。更不用说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是曹寅接待,那是何等的荣耀。
不知是出于天性善良、顾念兄弟情,还是得到皇帝非常待遇的内疚,或是为了弥合嫡庶间待遇反差太大的矛盾,曹寅对嫡母孙氏克尽孝道,对曹宣一家做出了许多补偿。他几乎放弃了曹玺的遗产继承权,也出资抚养了曹宣的四个儿子,后来自己的独子曹颙去世后,又把曹宣的小儿子曹頫过继来。他遍种萱草,表达对嫡母的爱;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西堂,自比谢灵运,比曹宣为谢惠连,来寄托对曹宣思念,他写了不少与西堂、与曹宣相关的诗,来体现手足情深。有人说,这也许是一种虚伪,但放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场合,他还能怎么办呢?
康熙对曹寅有无限的恩德,给他带来无限的风光。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爱之适以害之。让曹寅担任江宁织造,是属于立庶不立嫡,让家族内部有了难以弥合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让曹寅担任织造,包括自己屡屡去曹寅家做客,其实都是导致曹家欠下大量债务的直接原因。
虽然有人视江宁织造为肥缺,但也有人指出,需要采购的绸缎原料以及支付人工的大量费用,把曹家常常弄到寅吃卯粮不得不举债的地步。而康熙南巡,各种穷奢极侈的招待费用(仅仅是饮食就保持在每顿一百桌的规模),还有内务府太监乃至太子直接索要银两,让曹家留下巨额亏空。《红楼梦》中,作者写元妃省亲的奢侈、夏太监对贾家的勒索,其造成的窘况,多少就是对曹家现实遭遇的反映。
康熙五十一年(1712),曹寅病逝。在患病期间,康熙还命人从宫里加急送特效药到江南,但是未能及时赶上。
曹寅去世后,独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可惜曹颙没几年就夭折,曹宣的小儿子曹頫就过继到曹寅一门,以继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