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太和改制?

2024-11-19 阅读 13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太和改制是伟大的,是北魏之所以能延续这么长时间的主要原因,也彰显了元宏的宏才大略。
在这里引用咸阳内史的文章:
一、 何为皇始太和改革无疑是中古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政治改革,不过关于太和改革的评价,往往走向两种极端,诋毁者斥之为乱国之始,赞誉者美其为开天辟地。作为元宏的脑残粉,今天我姑且克制住骂娘的冲动,先不提前者之荒谬,只批评一句后者:
我个人认为,太和改革并非完全是文帝对自己政治理想的实现,而是对代魏数代先帝政治事业的继承,其最重要的来源,就是太祖道武帝的未竟之业。
学界提及道武帝时期的政治建设时常以“天兴”冠之,不过,魏人论及建国,最常用的定语却是“皇始”,如:
愚謂自王業始基,庶事草創,皇始以降,光宅中土,宜依遷固大體,令事類相從,紀傳區別,表志殊貫,如此修綴,事可備盡。[1]臣與尉元,歷事五帝,雖衰老無識,敢奏所聞。自聖世以來,大諱之後三月,必須迎神於西,攘惡於北,具行吉禮。自皇始以來,未之或易。[2]原出朔土,舊為部落大人,而自皇始已來,有三世官在給事已上,及州刺史、鎮大將,及品登王公者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來,職官三世尚書已上,及品登王公而中間不降官緒,亦為姓。諸部落大人之後,而皇始已來官不及前列,而有三世為中散、監已上,外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為族。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來,三世有令已上,外為副將、子都、太守,品登侯已上者,亦為族。[3]自皇始至齊受禪,實百五十餘歲矣。[4]初自皇始,迄於武定,朝廷典禮之跡,故總而錄之。[5]与“皇始”代表的开创基业相比,“天兴”大多时候只是被当作时间词来使用。所以,相比“天兴建制”,我更愿意将北魏开国称为“皇始翦难”。
(也许并不算众所周知的是,魏收是魏二祖的脑残粉,而评价魏帝,也不可能绕开魏收的论赞。魏收在其为拓跋珪所撰的传论中称誉拓跋珪的重点是拓跋珪的“翦难”之功,因此我将皇始、天兴时代称之为“皇始翦难。”[6])
“皇始”被作为魏始当然也不是无的放矢,虽然在《魏书》记录里天兴时代拓跋珪才正式称帝,但这一定程度上可能只是后日的建构。“皇始”无论从名字还是实际动作来看,无疑都是中原化的代国始建的标志,《魏书·太祖纪》所载的“始建天子旌旗”很可能是已经称帝的表现。而“天兴”的意义则只是正式确立了“魏”这一国号,出于对魏统的维护,拓跋珪称帝之事才被后人推到了始立魏号之时。[7]
同时,皇始元年春在虎山的“大蒐”也不应忽略,草原民族常以这种大型会猎决定大事,而这次会猎的规模大到了拓跋珪已经不太能顾得上南线防务的程度,以至于平城惨败,拓跋虔丧生。按我个人推测,参合陂的胜利直接导致了拓跋珪召开这次“大蒐”,结果就是拓跋珪的威权更上一层楼,年中建天子旌旗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也正式宣告了代政权的南下开始,“皇始翦难”正式启动。
太和大部分的政治建设,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皇始、天兴之际政治改革的影响。下文会草列其中几件事,愿供方家一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