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中没有天文学科?

2024-11-19 阅读 17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我认为这是时代所限。将来未必如此。
在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在初中学校教育里专门设置每周一节或更多的天文课,可能会被学校和家长认为与日常生活缺乏关联、讲得太浅、死记硬背、跟应试教育所需的其他科目争夺有限的时间。
这不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情况。在欧美互联网上也有人问为什么中小学校不开设天文课,自称 NASA 前雇员的 Quora 用户 Phil Albert 有些愤世嫉俗地回答说,部分原因是,美国是个如此破产的国家,我们只能负担得起最低限度的学费,因此我们倾向于只关注学生成年后出卖劳动为生所需的东西。支持天文教育的读者可以说,及早讲授天文课,有助于学生树立将来对个体有用的科学观、世界观,让学生终生受益。“缺乏相应数学基础”一点都不重要,让学生知道解是存在的很重要。
反对者大概会说,物理、化学已经在做这些了,天文大可去跟地理、生物等坐一桌,在科学课、地理课、物理课上零碎地讲点天文史得了。
如果相关部门要强势地让天文提供需要大量记忆与默写的考试素材,那么我认为最容易让出空间给天文课的是思想政治和语文。
历史上,人们经常有意无意地用天上的观测现象当论据:天上众星的运行规律是不变的/变化的,人类社会的运行要顺天而行。这个模因深刻地焊进了人类文化,学生很容易在校外从各种故事里接触这模因。青春期的初中生可能不时思考宇宙的命运、人类的未来,将一切看起来像样的结论套在自己的将来上。在课堂上讲授适当的宇宙模型,可能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远胜过背诵一些之乎者也的东西。宇宙学的一些内容有能力对付当前社会上一些滥用熵增的胡说八道。例如:此外,一些喜欢抬杠的人可以说,天文课可能导致一些学生爬到天台上观星、发生各种意外。我认为这是因噎废食。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社会可以在可能范围内弄些相对安全且低光污染的观星场所,提供来自这些场所的持续直播供远方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天宫空间站或许可以像国际空间站那样设置一些直播。
物理考了多少分?
初中物理连门都没入,还学天文,搞笑呢?
就算强行加一科,无非也是背88个星座,背全天的亮星,背恒星的光谱,行星的半长轴轨道周期这些机械性的内容
高中放宽点,给一些数据算轨道长度啥的
这能叫天文?无非就是多了一大堆无用的负担罢了,难度低,那就是无用的填鸭式的负担,难度高,一大片一大片的学生100分的题考20-30分
初中以前只能设科普性学科,因为就是按照2000年前的天文知识来教,也要学生掌握三角函数里各种角度弦长的计算技能,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几种基本的物理模型,圆周运动。对于初二才开物理课,三角形只学相似全等,几何只学凸多边形的初中生来说,天文课只能按照文科来开了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中国全面学习苏联。当年苏联的航天领域和天文领域等方面都有一些重大突破,苏联在很多中学当中也都开设了天文学课程。而国内这边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始建立天文系,以解决天文学教师的问题。因此北京师范大学的天文系也成为我国的第二个天文系。但是后来很快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再加上这个想法当时并未有条件实施,因此这一项措施并没有一直推行下去,至今我国的中小学当中有没有开设专门的天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