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 30 周年发布的《工程师之魂》书中都说了些什么?

2024-11-19 阅读 11
更新于 2024年11月22日
信息量巨大,看了足足4天。
这本书不是创始人传记,不是讲管理和营销的成功之道,也不是满足趣味和八卦的商业畅销书,《工程师之魂》没有惊心动魄的商业谍战,没有激动人心的赛道对决,没有太多的鸡血和煽情,更像是比亚迪30年的半官方回忆录,语言平实,信息量巨大。如果能耐下心来看,无论是比亚迪粉丝、友商,又或是工程研发人员,应该会觉得有点意思。
「解密」了一些老资料这书又有点老档案解密的味道,解答一些历史上的老问题,以下是书中原文切片。
本来是电池厂的比亚迪,为什么会选择造车?原因出奇地简单——为了造电车,卖更多的电池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股份发布了关于收购秦川汽车的公告。在收购原因的第一条写明:本集团有意发展电动汽车电池,以扩大收入基础。上市被质疑股价暴跌后,王传福的解释:
比亚迪一直有生产电动汽车的打算,这是电池产品的一种延伸。但这是21年前的2003年,当时连自动挡都没有普及,大众连电动汽车都没怎么听说过,完全没有概念,普遍质疑电池厂干不好汽车,更别说是收购当时的“烂摊子”秦川汽车。导致收购后股价暴跌。
王传福有自己的方法论,哪怕现在听起来也很离谱——他觉得造车并不难,而且比亚迪比外国品牌更有成本优势。当年没人信的“狂言”,20年后都实现了。
他说:“我一开始觉得造车很难,后来发现也没那么神秘。汽车行业比较传统,它有成套的设备供应商,有专门的设计院。整车设计可以请国外的公司,一般设计可以请国内的公司。设备商会提供成套设备,汽车厂抓一下主要工程就行了。只做拼装的话,非常简单。”他认为,制造业的实质就是成本和品质。比亚迪连摩托罗拉、诺基亚的严苛要求都能满足,达到六西格玛的水平,造车也不是问题。如果日本、德国、中国的工程师做一样的东西,中国肯定有优势。”他算了一笔账:制造1吨模具,日本要8万元,中国只需2万元,成本是日本的 1/4,中国的模具制造有 400% 的成本优势。王传福分析:做电池,比亚迪仅用30%的成本优势就战胜了索尼和三洋;做汽车,比亚迪有400%的成本优势。为什么比亚迪第一款车型F3选择高仿丰田花冠?其实F3不是比亚迪的第一款车型,收购秦川后,比亚迪用了一年时间自主研发出「316」,是仓促拼凑出来的产品,但连当时的总工廉玉波也不满意,认为是煮不好的「夹生饭」,经销商评价就一个字「太丑了」!被果断砍掉。
316长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