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历史观?

2024-11-19 阅读 10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版图变迁历史,权力斗争历史,朝代更换历史,文字演变历史,文艺美术发展历史。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1.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端
(1)先秦时期中国境内各民族的逐步走向统一与融合
中国经历了四千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才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四千多年前,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阶段时,活动在各地区的部落群或部落联盟,在相互联系与影响下,即共同为开拓祖国古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
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居住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的一些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通过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逐渐融合而成为一个民族,即“诸夏”(亦称“华夏”)。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夏朝”。在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境内以及周边的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多向夏、商、周王朝称臣朝贡。当时“中国”一词,是指王京而言。《诗经》“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以“中国”对“京师”。《毛传》注释说:“中国,京师也”。中国以外的周边各族,被视为蛮、夷、戎、狄。
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相互兼并。黄河中下游的中原诸夏晋、郑、宋、鲁、卫等国以中国自居,秦、楚、吴、越等非源于周文化,不是尊行周礼的国家,仍被视为“夷狄”而遭到歧视。《论语·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亡’即无)也”。《集解》:“诸夏,中国也”。说明“中国”的称呼已由周室的王畿所在,扩大到所有华夏诸国。及至战国时期,中国一词已泛指中原地区。《孟子·滕文公》:“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随着地区的开发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愈益密切,“中国”一词已发展成为华夏诸国所在中原地区的通称。
春秋、战国时期,各族之间的交往和兼并战争,导致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今河北省北部诸国及令支、孤竹、山戎等少数民族,为燕国所并,燕将秦开击败东胡,把疆界推向今辽宁省及朝鲜半岛西北部;今山西境内及河北西部诸国和赤狄、白狄、长狄等为晋国所灭,其后赵国又东灭中山,北灭林胡,把疆界推向今内蒙古中部;今山东境内诸小国和莱夷等少数民族为齐国所并;关中的秦国先后灭义渠、冀戎、邽戎,南并巴蜀、汉中,把疆界推进到今甘肃的黄河及四川省的长江一带;江汉及江淮流域的小国及淮夷等少数民族,春秋时分别为楚、吴、越所统一,战国时楚国东灭越,南占洞庭、苍梧,西降槃瓠、廪君等蛮,把疆界推进到五岭及黔东一带。随着黄河与长江流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开始产生了“定于一”的大一统思想。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提出九州之说,正是政治上实现大一统思想的反映,全国统一的条件已趋成熟。
(2)秦灭六国是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