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和对比慈禧和慈安对同治皇帝的家教?

2024-11-19 阅读 16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单亲家庭不说,爸爸还没正形,妈再怎么好好教,孩子有什么出息?
1860年,咸丰皇帝自圆明园启程,逃亡承德避暑山庄,按照惯例,皇帝的龙舟离开圆明园时,太监和宫女要一声接一声喊“安乐渡”。
同治帝当时4岁,已经记事但不懂事,也跟着太监宫女喊,咸丰哭着抱起儿子说:“今日无复有是矣”
也是从这一年起,咸丰皇帝就因为对国事的彻底失望,彻底躺平,整日美酒妇人,醉生梦死。
父亲对孩子尤其是儿子的影响很大,基本塑造了儿子对男人这个形象的最初定义。
同治一见到爸爸,就是一副快活的酒鬼模样,偶尔还能看到爸爸的暴力行为,比如打太监、摔东西。这对同治帝的影响很坏。
另外同治是独生子,没有和兄弟争夺父母关注的动力。
而且,他还是皇帝,也没有上进的动力。
另外,慈禧和慈安在教育同治皇帝上基本就是两个极端。
慈禧是争强好胜型,希望儿子争气,但同治皇帝顽劣不堪,经常让老师告状,慈禧只会体罚同治皇帝,这就更让同治逆反了。
慈安是温柔宽容型,对同治皇帝很溺爱,经常阻止慈禧处罚同治皇帝。
这一打一拉,同治自然和慈安更亲近。
但一个猴一个栓法,同治这种厌学的孩子,慈安的处理方式是错的。
慈禧虽然极端,但如果没有她的极端行为,同治恐怕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盲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