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果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科学会诞生在中国吗?
2024-11-19 阅读 8
如果不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中国可能会有更多不同学派的思想交流和竞争,这可能会促进科学的发展。历史上,中国在古代就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如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因此,即使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科学在中国也可能会有所发展。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先问是不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近代教育在新文化运动後广泛流传的历史谣言之一,还有所谓的「中国自古无科学」论,更是纠正过多次的偏见谣传。
当时为了宣传引入西方自由,而刻意扭曲解读传统,自立靶子,类似的政治驱动宣传不少,包括为废除漢字与文言所找的借口,以及通过自导自演的方式博流量,在其时特殊背景下还情有可原,但现在如不及时纠正则可能误导後人,阻碍真正的文化复兴而弊大于利,类似题主这种盲信旧教材或自媒体的应该还有很多人,前答也提过再引来参考,方便更多人了解。
相关的文献主要是班固《汉书》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这与独尊儒术完全不同。六经或漢朝经学其实范围很大,虽说是儒家经典但并非只是儒学专属,诗书礼易樂春秋的各种注解传记發展,可以说是文理百科皆纳的公理演绎系统,六经即中国学术的“公理”,作为假设基础推演万物,以使“殊途同归,一道贯之”,這既是孔子所致力的學問,也与诸子百家很多也有交集,真正罢黜的只是与六经系统矛盾的观点,类似数学公理系统暂时不能由证明得到的命题。另外也不能簡單的把孔子學説完全等同于後世演變的所謂“儒術”(參考附錄)。
某种意义上,19世纪的“数学严密化运动”也可以看成一种“罢黜百家,表彰逻辑”,以逻辑的严谨性为标准废除前期各家的“奇思妙想”,吸取整理其直觉创造的内容而建立在坚实的逻辑基础上。中国文化在先秦时期百家齐放,如同十七十八世纪的数学异彩纷呈,这是创造发现的时代,当时还没有或无法加以规范整理,等积累到一定阶段,要更进一步发展,才有必要系统化规范化,无论数学还是经学,在学科发展史的意义上都有相似的过程,这也是诂學将其统一为文本演变规律的参考之一。
今人对古代类似学术的发展都一定程度受新文化运动宣传的误导,只看作一种政治阻碍或认为其不利于学术的自由创新,而难以认识其作为学术发展与理论体系建构的阶段特征。这其实也属于诂學的一种阐释,需要按时代需要或有效性的定义来阐释认识,而非拘于过去的时代背景,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传统的某些臆断阐释,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中国文化复兴的趋势,应当及时纠正,这也是本答分享的动机。
上述观点已经被新教科书认识并初步更正,
不过上述新教材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也不完全对,进一步纠正参考:
为什么西方直到 19 世纪,数学还没有 0 的概念?(顺带反驳了0的印度起源等过时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