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动物不能像人那样拥有大块胸肌?

2024-11-19 阅读 30

动物和人类在肌肉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与它们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关。人类拥有发达的胸肌,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导致胸肌得到锻炼和发达。而动物的肌肉结构和功能通常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种类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肌肉结构,以适应它们的生存和狩猎需求。所以,并不是所有动物都需要像人类一样拥有发达的胸肌。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看起来不是那样。动物的胸肌占个体体重的比例因物种和个体而异,与具体的形体构型、营养、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会飞的鸟的胸肌重量可占自身体重的 15% 到 25%,明显高于人。
Greenewalt 在 1962 年测定了多种鸟的胸肌占体重的比例,得出平均值约 17.1%,蜂鸟的胸肌占体重的比例可达 25%;人全身的骨骼肌通常占体重的 30% 到 40%,有时接近 45%;人的胸肌占体重的比例通常不到 3%,跟鸟比起来远远谈不上大块。人驯化的肉用鸡、肉用鹌鹑等鸟被人工选择出格外发达的胸肌。Collins 等在 2014 年发表的文章称,2012 年 Cobb 500 肉鸡品种的体重和胸大肌·胸小肌重量占体重的比例均明显超过作为对照组的 1955 年 ACRB 肉鸡品种:10 周时,二者的平均体重各自为 4086 克、1153 克,二者的胸大肌占体重比例平均值各自是 21.77%、9.85%,结果前者的平均胸大肌重量是后者的约 7.83 倍。 如果要比胸肌的总体积而不考虑胸肌占体重的比例,那么读者可以想想大象之类体型比人大得多的非人脊椎动物。
人胸肌的大部分体积来自胸大肌,该肌肉主要用于手臂向内运动(屈曲、内收、内旋),与多种体力活动、体育运动、健美有关,其体积可在锻炼影响下于一定范围内增大。2014 年,一项小样本研究用核磁共振分析了 18 名日本男大学生运动员的胸大肌体积,得出的平均值为 923.8 ± 214.7 立方厘米,胸大肌体积与卧推表现有一定关联。顺便说,人肌肉的密度约 1.055 克每立方厘米。
猜猜鸟类胸部那个巨大的龙骨突是用来干嘛的?
答案是用来附着大量的胸肌用于振翅飞翔
鸟:就你们直立猿那二两肉也好意思叫胸肌?我都不稀的说你
你还好意思说,练了这么多年不如一只青蛙:
看看青蛙胸口那两大坨是什么?
这还是一般的,你就不想跟胸肌真正够大的动物比了,比如:
这人家胸肌,按比例来说比你俩大腿加一块都大。
两年前我回答了基本相同的问题,尽管这是我有史以来观看次数第四多、点赞次数第六多的答案,但我对此并不满意。因此,让我们以更全面、更合乎逻辑的方式重新审视这个主题。
胸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胸部。它们由胸小肌深层(与我们的目的无关)和胸大肌浅层组成,胸大肌浅层可进一步分为锁骨(上)和胸骨(下)段。这种扇形肌肉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用于使手臂内收,或者换句话说,使其更靠近身体,就像拥抱动作一样。其次,它弯曲手臂,将其放在前面。最后,它可以内部旋转手臂,扭转手臂,使手掌朝前。
动物身上也经常有胸肌。例如,马有胸肌上升、下降和横肌。它们内收前肢并抬起躯干,在奔跑中起到改变方向和减震等作用。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我们首先要问,人类在“自然”中是否拥有发达的胸肌?就自然而言,我指的是人们在基因上已经适应的环境;诸如健身器材和对肌肉生长的深入了解之类的东西太新了,还不足以影响人类的进化。
与许多其他问题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视情况而定”。人类已经适应了各种各样的不同环境,其结果是种族之间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上存在轻微的遗传差异。
如果你看看西非人民及其后代:
或者波利尼西亚人:
很明显,平均而言,他们的胸肌往往比来自南部非洲的桑人更发达:
在肌肉过多会损害生存前景的环境中,当地人的肌肉将不可避免地减少。
桑人居住在喀拉哈里沙漠,那里的食物太稀缺,无法维持阿诺德那块鼓鼓的胸肌。此外,它们依靠非凡的有氧耐力来获取食物,如果它们必须携带如此多的额外重量,食物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