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运动能够治好抑郁100%的那种,那还会有抑郁的人嘛?

2024-11-19 阅读 19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抑郁,一般是因为某种事情导致焦虑,而这个问题迟迟解决不了,焦虑情绪降不下来,人便会有一种无助感,甚至无意义感,即产生抑郁情绪。
不论是焦虑还是抑郁,还是其他神经症,都是潜意识心理活动过程和状态,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核心和关键因素的。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应的本质是条件反射,改变条件反射需要有学习训练的过程。
人的焦虑情绪一般分为基础焦虑情绪、条件性情绪、认知评价情绪。不同的情绪调整方法是不同的。
运动是降低基础焦虑最有效的方法。除了运动,还有深呼吸、肌肉绷紧放松、想象放松等都是缓解基础焦虑的好方法。
条件性情绪是潜意识的,是自己意识不到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难以调控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来说需要专业心理干预技术人员的帮助,通过技术训练来高效解决。当然自己也可以调整,但首先要学会调整的方法。
认知评价情绪需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认知不同,情绪性质就不同。
由此可见,运动并不必然能治愈抑郁症。所有心理疾病的治愈,都必须通过学习,因为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心理障碍的产生也是学习的过程,当然必须通过学习积极的、有效的、适应性的知识才能改变,此所谓认知是心理障碍解决的关键因素,没有认知的改变,没有好知识的学习,是不可能彻底解决心理障碍的。
当然,心理疾病的治愈过程中,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运动能够产生内啡肽激素,让人愉悦起来。情绪是心理障碍干预的核心因素,因此调整情绪是核心,运动是调整情绪的首选手段。
还是会有,因为懒是人类的天性。
如果那天能发明一种药丸,只要每天服用就能彻底解决抑郁问题。那么,这种药肯定卖断货,发明这药的企业肯定飞黄腾达。
不单单是运动,健康饮食、规律睡眠等,也是同样的道理。明明知道对你身体好,但就是做不到。至于借口嘛,五花八门,各有不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运动并不能治好抑郁症,抑郁是一种疾病,它与其它任何疾病一样,需要专业系统的治疗,甚至比正常的疾病还要复杂,因为其他的疾病大家都能理解,心理上的疾病却不能理解。尤其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认为人必须要能承受痛苦,吃的住苦。 人们总以为一个正常的人,必须驾驭情绪,所以一旦负面情绪出现,下意识就会逃避,否认,自责,甚至,来至家人朋友的嘲笑和不解,朋友圈里清一色的“戒掉情绪”,会让人觉得有负面情绪就是做错了,总把自己的困难和情绪留在心里。但事实上,就像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坏了大家都可以理解,因为就是坏了不能用了,但是软件坏了不专业的人不会理解,人的心理就跟电脑的软件受病毒攻击一样,长期承受大量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超负荷运载也会坏掉。
我们总认为情绪是由我们自己控制的,是因为我们想所以才会产生情绪,我心情好我就笑了,我心情不好就哭了,实际上,你的情绪是由你的大脑控制的,大脑中很多的神经递质参与情绪的调节,比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贤上腺素,这里不一一赘述,大家可以百度搜索它们的作用,总之就是它们影响你的情绪。除此之外,还有大脑的结构也影响你的情绪,比如边缘系统,海马体和前额叶皮质,这里也不一一列举,大家自行搜索,另外,环境因素,事件刺激和认知都决定你的情绪。你的情绪是由这些因素共同左右的,而不是凭你想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就能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人的生命能量是守恒的,当你过度使用自己,透支生命,天长地久,积劳成疾,体力精力逐渐不能流失,终于不能承受,这时身体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强制休息,减少消耗,节约能量,这就是抑郁。正因为如此,很多抑郁症患者会把自己封闭起来,这时对抗外部世界侵袭的防御方式,这并非主观意愿,而是生命的本能选择。所以,那些对抑郁症患者说你要快乐起来啊,就像跟腿瘸的人说你要跑起来,跟呼吸困难的人说你要呼吸啊,我还不知道要跑起来,要呼吸,你倒是给我治疗给我呼吸机啊,抑郁不是不快乐,只是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更准确的说,为了自保,失去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