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懒惰中逃出来,让生活变得更充实?

2024-11-19 阅读 16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如何呢?如何呢?如何呢?这个三问,也是代表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是代表了我对这个答案的需求程度是非常高的。如何让自己的懒惰消失,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个需要自己做出很多的改变,做一些计划,然后行动,从一开始就要行动,不要拖拉
做一个你一直坚持不下来的事情?比如考证或者运动,28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如果你能坚持一个月,懒惰的习惯就会改善了
相信自己,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别人更不会相信你能做到了,等你把这个习惯纠正后,你会觉得生活更美好!
无解的。
知行合一听起来简单,实际上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无论是‘认知不足的行动’还是‘缺乏行动的认知’都难以取得成功,否则就不会存在性格决定命运这个说法。
如果硬要说办法,那只能是主动去寻找能够引导、逼迫自己离开舒适区的方法,前者叫动力,后者俗称压力。
自律的人往往能够自主施加动力(兴趣、目标、梦想、竞争之类),而普通人一般只能被动的等待外部压力(生活所迫)。
然而,舒适区之所以为舒适区就是因为它没啥大压力呀......
但反过来说,既然已经在舒适区了,又做不到自律,那大可不必这般焦虑,顺其自然的被动等待压力到来就行。
那时候,你想不改变都不行。
当然,如果真有那个时候,往往会有点被动就是了。但也是没办法的事,这就是你在舒适区呆太久的代价。
喜欢宏大叙事的人,是因为没有作为个体受到尊重,所以融入更大的叙事中,才能感觉到存在感,作为个体,是不需要宏大叙事来证明自己的,人都是被困在自己的记忆和观念里,从小到大的经历,周围环境的人和事,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你不去质疑,就会一直被困在这些东西里面。
爱情的力量,我记得我们高中有个男生,高三被女友甩了,然后发疯似的学习,有次,晚上夜自习已经结束了,班里同学都走了,整栋教学楼都熄灯了,我回去拿个东西,结果看到教室里还有一点光,他还在打着灯学习,最后考得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