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未来能大量盈利吗?付费来源是什么?

2024-11-19 阅读 19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大模型搬砖工猜一下:
在中国,大模型盈利靠toc killer app是不可能的,对普通个人用户付费我们报不了一点希望。中国无数互联网产品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了,toc盈利最后都得落到搜广推上。
最先实现盈利的纯大模型场景,要么是搞黄色,要么是tob、tog定制化。并且同时,显卡价格必须打下来。国外第二梯队模型已经搞到500B规模了,第一梯队更是上到TB规模了,国内哪里训得起。
希望摩尔线程,华为等公司加加油,把显卡和配套驱动、算子搞搞好。
从融资烧钱到商业落地,To B的盈利是大模型商业化起点。2024年全世界热度最高的词莫过于人工智能,科技领域里头条热搜都被AI占领,诺奖得主也是大模型的研究方向。
各大公司纷纷推出大模型,相互对比,层出不穷,更新不断,可以说是一片“盛世”。无论是大模型明星公司的排队融资,还是大佬亲自下海创业,抑或是云厂商纷纷抢占AIGC卡位,都是如此。给人一种错觉:人类进入AI时代了?
但,OpenAI曾经热度很高的GPT Store,现在已经基本凉了。
大模型如此烧钱,它们动辄几个亿的参数,图像生成,视频生成,对话等等,开源的也不少。
但只见砸钱的声音,未见赚钱的影子。那到底砸了多少钱,离赚钱还有多远?是如何商业化落地的呢?
▍多元收费模式API计价:根据tokens/调用次数/产出内容量等计价。订阅制:按月/季/年向用户收取使用费。广告收入:AI产品若具备一定程度的流量价值,能够吸引商家投放广告。定制化解决方案:针对付费能力强的企业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B端与C端市场差异B端市场变现模式相对清晰,主要通过会员订阅和按需付费实现营收。
C端市场虽然用户量大,但多数产品尚未找到明确的收入模式,以免费使用为主。
▍API价格下降趋势由于大模型性能趋向同质化,全球API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像OpenAI的GPT-4o和谷歌的Gemini 1.5 Flash就是显著降低了API价格,以吸引更多用户。
▍MaaS模式的兴起MaaS模式通过提供全栈服务,降低了企业使用大模型的技术门槛,加速了大模型在企业级市场的应用和普及。
AI应用成为新宠进入2024年之后,形势急转直下,AI大模型正从火热到趋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