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不透明的沙子可以做成透明的玻璃?
2024-11-19 阅读 11
透明的玻璃是由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沙子制成的。在制作玻璃的过程中,沙子会被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使其熔化成液体状态。在熔融状态下,沙子的结构会重新排列,形成无规则的、均匀的玻璃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光线可以穿透玻璃,使其看起来透明。因此,尽管沙子本身是不透明的,但经过加工制成玻璃后,便可以呈现出透明的特性。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玻璃之所以是透明的,关键在于它不吸收可见光的光子。而沙子吸收和散射了可见光的光子。
玻璃的成分是二氧化硅SiO₂,也是沙子的主要成分。当原子形成固体材料时,无论是有序的晶体结构(如题中沙子)还是无定形结构(如题中玻璃),原子中的电子都必须重新调整能量状态,以避免和相邻原子的电子处于相同的量子状态,即泡利不相容原理,也就是没有两个电子可以占据同一个量子态。因此,当原子靠近时,电子的能级会分裂并调整。
下图是关于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解释图。当两个原子相互远离时,如左边图,它们各自的电子能级是独立的。图中每个原子的电子(红圈表示原子核,蓝点表示电子)对应一个能级(水平线表示能量)。此时,原子1和原子2的电子能量没有相互影响。
但是,当两个原子逐渐靠近时,如右图,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两个原子的电子不能占据相同的能量水平。因此,原子1和原子2的电子能级开始分裂成两个不同的能量水平。这导致了两个原子靠近时能级的分裂,即:原子1的电子能级上升(标红的能级),原子2的电子能级下降。
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解释图这种能级的分裂确保了两个电子不会处于同一个量子态上,即在一个多电子系统中,两个电子不能具有完全相同的量子数。
好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光子的吸收和传输,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沙子或者玻璃是否透明。 这一点就需要能带理论来解释。换句话说:透明性取决于物质的能带结构,即电子在物质中的能量状态分布,以及光子能量是否足够引起电子的跃迁(这句话看着有点抽象,我们看下面解释)。
当大量的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时,原子的电子能级不再是单一的离散能级,而是形成了一系列连续的能级,也就是能带。就像下图一样。
在左图中,多个原子彼此分开时,每个原子的电子能级是独立的。每个原子都有特定的能级(如图下方的水平线所示),这些能级互不相干扰。单独的每个原子能量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当这些原子聚集形成固体材料中的晶格时,电子能级被压缩,这些离散的能级分裂成了大量非常接近的能级,最终形成了连续的能带。
右图展示了这种连续能带的形成过程。在晶格中,能级分裂得非常密集,以至于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系列的能带。其中上面的带为导带,下面的带为价带,两者之间存在一个被称为带隙的区域,这个区域内没有电子能存在。价带中电子能量较低,电子若能获得足够能量,可以跃迁到更高能量的导带,进而参与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