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非编码区是否算遗传信息?

2024-11-19 阅读 18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首先,外显子与内含子属于基因的范畴,均可被转录,但内含子转录的mRNA会被切割掉,不表达蛋白质。
非编码区不可被转录。
DNA非编码区突变、DNA外显子突变以及DNA内含子突变均属于基因突变的范畴,下面内容是这句话的解读:
图 1:基因的结构一、启动子属于非编码区,非编码区突变如果会造成基因上游启动子的突变,会影响核糖体与DNA的结合效率,使基因表达提高、不表达或者表达量少;可以深究的是有时启动子并不是和基因严格对应的,而且通常情况下,A基因的启动子给B基因用也是可以的。
二、外显子突变会造成编码区碱基组成或排列顺序的变化,会使基因结构发生变化;具体可见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同义突变。
三、内含子突变会造成内含子转录mRNA组成与结构变化,进而影响mRNA的成熟加工,进而对最终蛋白产生影响。
下面文献对应:1、启动子突变上调基因表达;2、内含子结合蛋白导致mRNA结构变化,内含子长度与基因结构相关,内含子越长,基因结构越复杂;3、内含子突变导致mRNA剪接方式变化;
以下是参考文献出处:刘扬,邢雪莎,王贺意,等. 膀胱癌中TERT启动子突变分析及其复发的意义[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22(3):176-180. DOI:10.3969/j.issn.1009-8291.2017.03.006.
文献支撑内容1:TERT启动子区突变可能通过上调该基因的表达,进而激活端粒酶,维持端粒的长度和结构,从而保护了染色体结构和功能,延迟了细胞的衰老凋亡,实现肿瘤细胞的永生化。这可能也是TERT启动子区突变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文献支撑内容2:
内含子长度与转录mRNA的功能
(1)研究表明,基因的表达调控是由mRNA、内含子和结合蛋白因子三者之间形成的网络调控关系决定的。通过内含子和结合蛋白的调控决定mRNA的高级结构、协助mRNA出核、调节mRNA翻译等过程。
(2)内含子结构单元长度是保守的60bp,但是两个结构单元间的连接序列长度是变化的。 当内含子长度是60bp时,存在1个结构单元;当长度是100bp时,仍然存在1个结构单元 但是连接序列开始出现;然而,当内含子长度增加到220bp时,出现2个结构单元。当内 含子长度为260bp时,连接序列长度增长,内含子单元数还是2个。当内含子长度为380bp 时,出现3个内含子,且连接序列长度逐渐增加。这一现象表明,内含子的5’区域或第一 个结构单元是成熟序列,而3’区域是未成熟区或是正在演化的区域,内含子的长度进化进 程是从5’端开始的向着3’端进行的,新生单元是从内含子3’端一段一段加上去的(图5.6)。 随着进化,各个结构单元最佳匹配片段的碱基含量逐渐趋近均匀。这段话叙述可见内含子长度与基因结构的关系。
文献支撑内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