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都有哪些「很少有人知道」的冷知识?

2024-11-19 阅读 21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饮用咖啡会大量消耗钙质,会出现指端麻木、会出现早晨起床就腰疼难耐:误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者zy过度……年龄50岁以上的人不建议饮用。年轻人饮用后出现上述症状停饮一周到数月就可恢复,严重者可找医生咨询后大量恶补钙质。这知识就算有人知道也没人愿意传播,因此属于特别冷的知识。
1979年正月初八,河南农民李建安悄悄将几个大缸扛回家。媳妇凑近一看顿时脸色煞白:“真晦气,你怎么骨灰罐子往家里搬?”李建安神秘地说:“这是宝贝嘞!”
李建安是河南临汝人,他是农民,但也是能人,他当过兵,会画画,做过民办教师,后来因为在地震中因英勇救人受表彰,调到纸坊公社成了文化干事。在这个岗位上,李建安还学过文物保护,参过文物挖掘。也正是这种经历,让他与一件国宝产生了缘分。1979年正月初八,李建安受了媳妇的嘱托去逛大集,结果菜肉没买来,却拉回来几车“大缸”。原来,在赶集的过程中,李建安听到了一个消息——公社苹果园里翻地,挖出不少红陶片……
李建安集也不逛了,直奔苹果园。结果,在一块果树地真的发现了陶片。这时天还冷,地也冻得梆硬,但李建安也顾不上了,找来铁锹与镐头挖起来。天寒地冻,李建安却累得一身汗,最终,他成功挖出了13件大罐子。李建安看着这一排大罐子发愁了。这些罐子非金非玉灰头土脸,实在看不出什么价值。最重要的是,这些罐子有些许破损处,竟然有白森森骨殖漏了出来!
看来这些是装殓尸首的罐子,到底怎么处置呢?没有其他好办法,又担心这些罐子被其他人损坏,于是,他硬着头皮用借来的板车,将这些罐子拉回了家。而正是这过年时节往家里搬死人罐子,不仅让家里闹了一场矛盾,还让李建安成了当时的“笑话”。要知道,那时候,人们文物保护意识并不高,在地里挖出东西虽然并不少见,但能用的城砖、墓砖都用来盖猪圈了,而铜铁也是多卖给废品站,但这种装骨殖的罐子,不仅晦气,而且破破烂烂连腌咸菜都不行……但李建安却挺执着,虽然他也拿不准这些罐子到底有什么价值,但其中一个罐子上的一幅画坚定了李建安保护这些罐子的决心。
“你瞧,这罐子有仙鹤,有斧子,画得怪好,这罐子一定是价值的。”为了保护这些罐子,李建安费了不少精神,家里人嫌这些罐子晦气,吵得厉害,于是,李建安就辗转将罐子放在了公社大院的闲置房里,后来公社翻盖房子,李建安又一次次挪换位置…
李建安把这些罐子当成宝贝,但这些宝贝却并没有引起重视。李建安多次往当地的文化馆、文保所跑,但那时候刚刚结束了混乱的十年,哪有人重视这些“装死人骨头的”罐子呢?
1980年春节前的一天,李建安的请求终于有了结果。他兴高采烈地用自行车拖着架子车,沿着洛界公路,经过一个半小时行程到达原临汝县文化馆……时任文化馆馆长的张久益接待了李建安,因为当时并没有什么奖励机制,于是,张久益拿出了5双线手套……
李建安拿着线手套回了家,他的护宝行为暂时告一段落,但这些陶罐还要在“冷板凳”上再坐上一阵子。这些罐子虽然进了文化馆,但也没有得到重视,和乒乓球桌等堆在角落。
因缘际会,在郑州工作的汝州籍画家张绍文回汝州时看到了这个陶缸,深以为奇,回郑州后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撰文发表在《中原文物》上,将其命名为“鹳鱼石斧图陶缸”,评价“这幅原始绘画是一件稀有的杰作……无疑应列入‘神器’中去了”。
很快,省里派专项调查组前往临汝进行考古调查,在撰写的《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中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是一件罕见的珍品。”
至此,一度被“嫌弃”的鹳鱼石斧图陶缸被紧急调往河南省博物馆,随后又被国家历史博物馆珍藏。鹳鱼石斧图陶缸在被发现后的40余年里,引来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把鹳身整个涂抹成白色,犹如后代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石斧和鱼的外形则采用“勾线”画法,用简练、流畅的粗线勾勒出轮廓;斧、鱼身中填充色彩,犹如后代中国画的“填色”画法。由于这幅画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
如今,几十年过去,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的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这个罐子的用途以及象征功能被人们广泛认可。
这类彩绘陶缸属于仰韶文化瓮棺葬具,因在河南伊川附近出土较多,故又被称为“伊川缸”。普通伊川缸大多造型简单,素朴无彩。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不但施彩,而且构图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