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星系几乎都是同一个时间段诞生的,为何椭圆星系几十亿年不产生新恒星?

2024-11-19 阅读 11
更新于 2024年11月21日
恒星质量越大,其内部的核反应越剧烈,结果是恒星寿命越短。
椭圆星系中,古老恒星居多,亦即小质量恒星居多。
所以,本问题就转化为,为什么椭圆星系中大质量恒星那么少?
这就需要我们追朔到恒星形成之初:
恒星形成需要气体物质逐渐聚集,这个聚集又需要某些导致质量不均的扰动引发。
设想:一个气团,如果被频繁地扰动,会生成多个聚集中心;如果被偶尔扰动,则只能生成少量聚集中心。这就好比过饱和溶液中的结晶过程:如果频繁搅拌,我们会得到粉末晶体沉淀;如果静置等待,则会析出较大的晶块。
我们通常的直觉是,椭圆星系是相对静态的,没多少变化;而涡旋星系是动态的,有大尺度的旋转。但事实上,从局部细节来看,椭圆星系中更接近无序的热运动,各个恒星从各个方向穿插通过同一区域;而涡旋星系的局部,各个悬臂的恒星都沿着相同的方向绕中心运行,即其中的气团周围各个恒星的相对穿插非常少,大多与该气团维持相近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所以局部反而相对静态。
于是,涡旋星系有条件生成更大的恒星,短寿的巨大恒星不断喷发,又有条件不断生成年轻的恒星。
宇宙中的星系确实在大爆炸后不久开始形成,但不同类型的星系在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特别是椭圆星系和漩涡星系在恒星形成活动上的区别,主要归因于它们的初始条件、环境和演化历史。
星系的形成和初期演化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在约138亿年前从一个极其炽热和密集的状态开始膨胀。在宇宙早期,暗物质晕通过引力作用聚集了大量的气体(主要是氢和氦),形成了原初星系团。这些原初星系团随后演化成不同类型的星系,包括椭圆星系和漩涡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