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2023-04-28 阅读 2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机制是由于机体的某些疾病或创伤引起了血液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血液凝固和纤溶系统失衡,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
DIC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是维持血管内环境稳定的关键细胞,一旦受到损伤,就会释放出一些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激活的物质,从而引起血液凝固。
2.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情况下,血小板会被激活并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从而引起血液凝固。
3.凝血因子激活: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聚集的同时,凝血因子也会被激活,进一步促进血液凝固。
4.纤溶系统失衡:在DIC的过程中,纤溶系统也会被激活,但由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过度激活,导致纤溶系统失衡,难以有效清除血栓,从而加剧了DIC的发展。
总之,DIC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生理系统的相互作用,这也是DIC治疗难度较大的原因之一。
更新于 2023年05月05日